林芝检察机关六大工作团队自今年6月5日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团队既定目标,做实事、求实效,以“激情、求变、率真、协同”的工作原则,助力林芝检察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
激情即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真心热爱,全心投入团队建设工作;
求变即要在思想深处时时处处谋变革、求创新,不能因循守旧、满足现状;
率真即在讨论问题、交流观点时坚持直率坦率、真实真诚,直奔主题、直截了当;
协同不仅要积极加强沟通协调,更要在同一工作模式基础上,强化人与人、团队与团队和团队与部门之间的协同。
团队成立以来,林芝市院党组先后召开7次例会,听取团队汇报,研究团队工作,在前期工作开展的基础上提出这些工作模式: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团队
要建立“1+3+N”工作模式,即专项斗争工作(刑事检察)与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深度融合,与研究室、办公室等部门协调配合,借助专项斗争强大攻势、办案经验,带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三大检察”齐发力,通过机关内部协调配合固化办案成果,进而指导全市办案实践。专项斗争收官之年,团队要在“归纳、总结、提炼”方面下功夫、动脑筋,全面总结提炼全市专项斗争工作经验做法,归纳特点、亮点,及时查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切实将专项斗争“头雁效应”机制化、办案团队专业化、指导督导常态化、机制运用扩大化四项工作经验扩大到其他刑事案件办案过程中,从而推动专项斗争工作取得更大战果。
“普法”工作团队
要建立“普法+党建”宣传模式,以“党建引领普法工作”为纲,动员各部门、各基层院、广大干警积极参与普法;以重点宣传民法典为目,把民法典宣传融入各类法治文化阵地;以“七五”普法工作总结验收为契机,推动检察文化阵地由点上“盆景”向面上“风景”的转变,健全普法工作台账,切实打好“七五”普法收官之战,为林芝市域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案-件比”工作团队
要发挥好“风向标”“指挥棒”作用,以全力贯彻落实张军检察长8月27日全国检察机关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朱雅频检察长的指示要求,结合林芝实际拟制《林芝市检察机关检察官业绩考评工作实施办法》,认真研究各业务条线办案强度系数、案件类型系数及个人贡献度的计分规则,同时通过增设考评指标将团队工作、专项工作进行量化赋分,实现检察业务考评工作“林芝本土化”。
要在刑事检察实践中积极探索破解“认罪不认罚”难题的路径,深入研究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案件,逐案研究,找准问题,借力综合部门,形成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同时将“三七定律”引入检察工作,即用30%的精力办理70%的轻微刑事案件,用70%的精力办理30%的疑难复杂敏感新型案件,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
要立足检察机关业务属性,基于全市涉未成年人案件较少的现实,建立“一案一分析,每案必建议”工作机制。办案一定不要按部就班、就案办案,而是要把促进解决未成年人问题及其背后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一体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作为更高目标。要用好检察建议,突出精、准,通过具体办案,发现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落实中的突出、系统、普遍性问题,精准监督,通过检察建议、工作协调机制促进职能部门履职。要继续以公益诉讼线索排查通知、提示性讲座为工作抓手,针对基层院实务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加大业务指导力度,从“纸对纸”到“面对面”,由检察机关到行政机关再到人民群众,创新“办案+宣传”的工作机制。公益诉讼检察作为一项全新法律制度,已经实践了三年有余,团队要加大对既往工作的总结与反思,逐渐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工作规范健康发展。